为深入落实《塔里木理工学院教师培训方案》中“进修培训计划”的相关要求,2025年3月,塔里木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任教师韦仕降、朱炜林赴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开展为期数月的系统性进修培训。在教学理念、课程建设、学生指导、科研能力和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全面提升,充分展现出塔理工青年教师积极进取、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
【进修教师朱炜林(左1)、韦仕降(左5)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合影】
一、夯实教学基础,深耕课堂实践
(一)聚焦教学实践,提升教学基本功
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进修期间,韦仕降老师严格按照进修要求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每月需完成不少于学校要求的备课任务,每周撰写进修日志,并按月提交进修总结与下阶段工作计划。通过“听课—说课—磨课”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锤炼,他积极参与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计算机类课程的听课学习,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线性代数》《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他不断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力,逐步实现了从学习者向实践者的转变。
【韦仕降老师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认真听课学习】
(二)坚持听课学习,深入一线打磨教学能力
培训期间,朱炜林老师积极参与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计算机类课程的听课学习,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线性代数》《计算机应用基础》等。通过听课学习、主动与任课教师深入交流,进一步理解了OBE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组织方式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融合应用。他认真记录、课后总结,既学习教师授课风格,也关注学生反馈,不断内化为自身的教学经验。
【朱炜林老师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认真听课学习】
二、积极融入管理节奏,锤炼教育管理能力
(一)深入行政事务,强化管理能力
除了教学方面的成长,韦仕降老师还积极参与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教学科研处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他主持并完成了教育教学管理文件的整理与汇编,协助完成了包括考试安排、教学创新大赛省赛评选、高校职称评审专题讲座、教学工作研讨会等多项重点任务。在实际参与中,他不断积累高校教育管理经验,提升了自身的组织协调与制度执行能力。
【韦仕降老师参与教学科研处行政事务】
(二)参与学院例会,紧跟育人中心工作节奏
除了教学任务,朱炜林老师还积极融入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的教学管理节奏,每周二按时参加学院例会,了解学院在学生就业、科研申报、毕业管理等方面的政策部署。
【朱炜林老师参加每周学院例会】
三、聚焦学生成长 提升指导能力
(一)助力学生就业,提供专业化指导服务
在学生实习与就业管理工作中,朱炜林老师认真履行职责,协助学院审核并整理2025届毕业生的实习材料。他按时收集学生寄回的实习协议、就业协议、实习鉴定等资料,严格按照规范逐项审核,并将合格材料提交至学院就业办公室,确保学生实习过程真实、完整、有效。此外,他还参与了学生的实习答辩工作,结合学生实习内容、岗位表现与汇报情况,进行认真提问与点评。他既关注实习的真实性核查,也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岗位适应情况,为学生的就业质量把好最后一道关。
(二)深度参与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工作
作为2025届大四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协助教师,朱炜林老师认真负责、细致严谨地参与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全过程指导。审阅学生论文的格式规范、内容逻辑以及细节处理,逐一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耐心向学生讲解如何修改与完善,确保论文质量达标、结构清晰、表达规范。在毕业答辩环节,朱炜林老师积极参与学生答辩评审工作,针对学生展示的研究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重点指出论文中存在的学术表达、论据支撑等问题,并给予具体修改建议,帮助学生在答辩后进一步打磨与提升论文质量。
【朱炜林老师认真参与毕业论文答辩评审】
四、推动交流互鉴,弘扬先进典范
(一)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校际合作
作为塔里木理工学院与贵阳信息科技学院青年教师交流学习的主持人之一,韦仕降老师主动策划并组织了校际学术交流活动。该活动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图书馆顺利举行,为两校青年教师之间搭建了经验分享、教学探讨与资源互联的平台,有效促进了双方在教学理念与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深度交流。
【韦仕降老师主持组织两校青年教师学术交流活动】
(二)参与评选工作,凝聚榜样力量
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2025年“优秀教师”评选活动中,韦仕降老师全程参与了从网络初评到现场终评的各环节。他见证了“十佳教师”“校级名师”等优秀教师的评选过程,深刻体会到优秀教师的育人理念与职业精神。这一过程不仅激励了他自身向榜样看齐,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韦仕降老师现场参与优秀教师评审工作】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的深入进修,两位教师不仅在教学能力、教育管理、学生指导、学术视野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也为塔里木理工学院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与示范力量。未来,他们将把进修期间所学、所悟、所获,转化为推动塔里木理工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文/韦仕降、朱炜林 初审/颜小军、胡容俊 审核/张明生)